前陣子一直有想要衝出這間辦公室、這個城市、這座島嶼的念頭,但礙於現實層面的不可得,因此我看了很多他人的遊記來解悶,一方面做個參考,也許某天我會在路上。雖然翻閱的不多,還是想來寫些心得記錄,大約是前陣子發現很多經歷與當下都沒有好好被體會,感受在還沒抓住與銘記之前就已經隨風而逝,很可惜。
〈直到路的盡頭〉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本,在圖書館閒晃的時候經過它很多次,但都沒有細看,書背字體很小,墨綠色的書皮幾乎要吃掉封面書名的顏色,這是一本內向又不喜歡張揚的書,可能和作者的個性很像吧!內容紀錄作者於2007年獨自騎著單車從亞洲到歐洲的旅程,從序章開始就深深吸引我。
作者從中國西安出發,古代絲路的起點,直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,葡萄牙詩人佩索亞(Fernando Pessoa)的家,把詩人的書裝進行李出發了。
「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了個透,世界的終點就與你出發時的N市沒有什麼兩樣。事實上,世界的終點以及世界的起點,只不過是我們有關世界的概念。僅僅是在我們內心裡,景觀才成為景觀 。」 這段文字出自十八歲以後就沒有在離開過里斯本的佩索亞,終身未婚,沒什麼親友。作者抱著他的不明白逃出這座島嶼,不知道旅程結束之後是不是就能理解這段文字,難道起點與終點真的別無二致?我起初以旁觀者的角度等待著作者在結束時給我答案。
作者的文字很真誠,比起讀一本書更像在讀某人的日記,他記錄下每個擦身而過的人,還有所有的矛盾以及真實的情緒,我被故事深深吸引,也驚訝於他筆下毫無遮掩的情感與反思。在想像一段旅行的時候總是過於浪漫,甚至常常以為經歷了些偉大的道路,生活就能有所成長或改變,事實上路程中會有孤寂、懊悔與錯愕,然後我們會發現自己還是自己,沒有因為身在國外就改變,但很棒的是道路上與很多人的交流,與不同文化的撞擊,還有那錯愕與孤獨的片刻,這些才是引領我們往內看的契機。
最讓我有感觸的是作者所體驗到的孤單,也許因為我也正經驗著那樣的孤單因而很有共鳴,不論我們是獨自在外地,或是生活在每天的日常中,都有脆弱卻找不到人分享與支持的時刻,於是作者會騎著單車橫越漫長公路,只為了找到一間網咖打開信箱等待電子郵件、瘋狂地寫明信片給他人(儘管與對方根本不熟),明明是因為渴望自由而離開,但無論多擅長享受單獨的人也會有這樣需要與人連結的時刻。對於他書寫情感的直接,我很喜歡,再搭配旅途中他獨特的經驗與觀察,尤其是對於所相遇之人的描寫,點綴許多的幽默,實在是本不錯的遊記。
看完書的當下我並沒有很快的憶起佩索亞的那段話,直到某天偶然看到七世代分享再臉書的一段文字,也許是達娃寫的嗎?我不確定。「曾經,很愛旅行。後來,無法旅行。現在,無需旅行。...每天,毛孩們會提醒我巡邏『田水』的時間到了。儘管每天走的是同一路線,孩子們卻天天投以最新鮮的眼光(或嗅覺)探索著路上的每一叢草、每顆石頭、每條小徑、每個可能藏著白腹秧雞或環頸雉的秘境。...而雲與山的對話始終令我喜豔神往,他們之間有著永恆的曖昧戀情。這樣的風景,使我不再需要旅行。我的心中已填滿生命要述說的故事,時時刻刻活在當下的故事。無論雙腳走到哪裡,心若能安住於當下,無處不精采,無處不故事。」我想寫下這段文字的人,他可以明白佩索亞。
在我還沒體驗過前我仍然會去旅行,但也許有一天我也會不再需要旅行,不再有任何目標要到達,沒有哪裡即將前往。生命將是我的遊樂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